盡管第三季度業績亮眼,泡泡瑪特股價卻在一周內從高點 270.20 港元跌至 232.40 港元,跌幅超 14%。這家 " 盲盒第一股 " 正面臨市場對其增長可持續性的嚴峻拷問。
10 月 21 日,泡泡瑪特發布的第三季度業績公告顯示,整體收益同比增長 245%-250%,海外市場更是爆發式增長 365%-370%,其中美洲市場增幅超過 12 倍。


然而,就在業績公告后的幾個交易日內,股價卻從高點 270.20 港元一路下挫,23 日更是暴跌 9.36%,收于 232.40 港元。這種 " 業績與股價背離 " 的現象,是短期技術震蕩,還是折射出資本市場對泡泡瑪特未來增長的深層憂慮?

其次,是對 2026 年增長確定性存疑。海外市場雖然增速驚人,但主要依賴 LABUBU 的品牌認知度,其他 IP 在海外的接受度尚未得到充分驗證。新推出的 Twinkle Twinkle 能否復制 LABUBU 的成功?SKULLPANDA、HIRONO 等 IP 能否在歐美市場打開局面?這些問題的答案將直接影響明年業績增長的天花板。
第三,是新消費板塊整體承壓。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下,可選消費品類面臨需求疲軟壓力。泡泡瑪特雖然通過高毛利率 ( 上半年達 70.3% ) 維持了盈利能力,但如果消費者信心持續低迷,盲盒是否能抵御需求端的收縮?此外,隨著線下門店和機器人商店加速鋪設,渠道間的競爭與分流也需要在未來才能顯現。
最后,從股價波動軌跡看,泡泡瑪特已經歷過多輪過山車行情。2021 年破百港元后,2022 年曾跌至 29.50 港元低點;2023 年又憑借新 IP 和海外擴張重回 230 港元;2024 年下半年更是沖上 254 港元高位。每一次大漲背后,都是市場對 " 下一個爆款 " 的期待;每一次重挫,則源于對 " 爆款終結 " 的恐慌。回顧泡泡瑪特上市至今的股票價格走勢:

表格:數據來源為網絡公開信息整理
對于這家市值曾突破千億港元的公司而言,第三季度的漂亮數據只是證明了過去的成功,而股價的劇烈波動則提醒著:市場要看的,是下一個增長引擎在哪里。泡泡瑪特的故事本質上是關于 "IP 創造力 " 和 " 全球化執行力 " 的雙重考驗。70.3% 的毛利率證明其商業模式的盈利性,但高增長能否轉化為可持續增長?
